工程監理是受建設單位委托,對工程項目進行全過程或分階段的監督、管理和控制,確保工程按照合同、規范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實施。其核心工作內容涵蓋以下方面:
1. 施工前準備階段
·審查設計與圖紙:檢查施工圖紙的完整性、合規性,提出優化建議。
·審核施工組織設計:評估施工方案、進度計劃、資源配置的合理性。
·檢查施工單位資質:核實施工、分包單位的資質、人員資格及設備狀況。
·參與技術交底:組織設計、施工方進行技術交底會議,明確關鍵節點。
·審批開工報告:確認現場條件(水、電、場地等)滿足開工要求后簽發開工令。
2. 施工階段質量控制
·材料與設備驗收:對進場材料、構配件進行抽樣檢測,確保符合設計及規范(如強度、環保指標)。
·工序驗收:對隱蔽工程(如地基、鋼筋綁扎)和關鍵工序(如混凝土澆筑)進行旁站監理并簽字確認。
·質量巡查與檢測:定期檢查施工工藝、成品質量,發現問題后下發《監理通知單》要求整改。
·處理質量事故:參與調查施工中的質量缺陷或事故,監督整改方案落實。
3. 進度控制
·進度計劃監督:對比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,發現滯后時分析原因(如人力不足、材料延誤)。
·協調會議:組織進度協調會,提出趕工措施或調整計劃建議。
·報告進度風險:向建設單位預警可能影響工期的因素(如惡劣天氣、設計變更)。
4. 投資控制
·工程量審核:核實已完工程的工程量,簽署月進度款支付證書。
·變更管理:審核設計變更或現場簽證的合理性,評估費用影響。
·成本預警:防止施工單位虛報、超支,控制預算范圍內。
5. 安全與文明施工監督
·安全檢查:排查腳手架、臨時用電、高空作業等安全隱患,要求限期整改。
·環保監督:檢查揚塵、噪音、廢水排放是否符合環保要求。
·應急預案:督促施工單位制定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。
6. 合同與信息管理
·合同履行監督:跟蹤各方(施工、設計、供應商)是否按合同條款執行。
·資料歸檔:整理監理日志、會議紀要、驗收記錄等,確保工程檔案完整。
·溝通協調:處理施工方與建設單位的爭議,提出公正意見。
7. 竣工驗收階段
·預驗收:組織初步驗收,列出整改清單要求施工方修補。
·竣工驗收參與:協助建設單位完成竣工驗收,提交《工程質量評估報告》。
·移交資料:審核竣工圖紙、保修書等文件,移交建設單位。
8. 保修期監督
·質量回訪:定期檢查工程使用狀況,督促施工單位履行保修責任。
·缺陷處理:協調解決保修期內出現的質量問題。